中国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管理咨询机构
中国特色管理智慧产业集成商

InChinese InEnglish

管理论文

2023年12月25日至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2024年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两次会议相隔不久,认真研究会议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由于实际情况不同,2024年重点任务会存在差异,但释放了许多国企改革重要信号,未来国企改革有以下六个重点方向值得关注。

方向一:强化价值创造,重视“一利五率”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上,国资委表示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和化解风险,坚决当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性力量、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上,国资委强调各地国资委可以参考借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充分运用考核激励手段,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力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引导企业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换到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上来,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领先企业加快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国家有税收的发展。

近年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国资委不断加强经营指标引领,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

从国资委强调“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可以看出未来国有企业要注重经济效益、追求价值创造,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方向二:优化战略布局,向主责主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会上强调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从国企未来战略规划制定来看,既要追求战略经营指标体系的实现,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责主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相关业务,在做好民生保障的同时,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体现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方向三: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设立以来,针对当时中央企业数量较多、布局分散的状况,在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资监管央企数量减半,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动中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重点聚焦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的整合重组;二是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力度;三是鼓励重点行业中央企业软件业务专业化整合,加快培育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四是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推广专业化整合“一企一业、一业一企”先进经验;五是积极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专业化整合。

方向四:持续深化机制改革,夯实国企发展根基

从国企改革1+N政策文件精神,以及近年来陆续开展的“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始终是改革重中之重。

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近年来已经基本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董事会应建尽建”等阶段目标,下一步改革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厘清出资人、党组织、董事会等权责界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加强董事会建设,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等,持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围绕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近年来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中长期激励也取得一定进展,下一步要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真正按市场机制运营、按市场规律办事。央企和地方国企均要进一步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2024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央企二、三级子企业的覆盖面应不低于70%。完善中长期激励机制,有效平衡激励与约束,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也至关重要。

方向五:科技赋能,驱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从近年来国企改革政策导向来看,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改示范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能够享受中长期激励等更多的政策红利。从未来改革要求来看,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力量重塑等方面勇挑大梁,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地方国企也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方向六: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安全防线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风险管理体系政策文件要求,对国有企业防范风险提供了系统的指导。随着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按照要求开始逐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未来在风险防控方面,央企和地方国企需要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持续做好重大风险评估监测和及时处置,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严控重点领域风险,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北京求是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高杰